展馆简介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精神家园的重要源泉。临沂职业学院围绕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融入专业、服务发展、锻造匠心”的育人理念,将传承非遗文化纳入教育教学体系和校园文化建设规划,积极开展探索实践,走出了一条特色文化育人之路。

自2015年起,我院连续七年举办传统文化进校园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会,并以此作为载体,于2015年6月,建成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教育展览馆。该馆展示了临沂市国家级、省级和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并与项目传承人均建立了联系,开展合作。

一、展馆布局情况

该馆以"保护、传承、研究"为主题,按照国家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统分类方式,结合临沂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特点,共划分陶艺文化、民俗文化、纺织印染、木旋玩具、草柳编织、剪纸技艺、民间美术、绳编技艺、民间文艺、尼山书院、国学讲堂等11个展厅。1个珠算博物馆,建有陶艺、剪纸、柳编、面塑、珠算、木旋玩具、葫芦烙画、旗袍文化、中国结、民族器乐等10个非遗大师工作室和布艺、画艺、茶艺、书画装裱、民间音乐、民间舞蹈、民间文学、康复理疗等11个教师工作室。展馆共4万余件藏品,1530平方米。

2013年,中国珠算项目被列入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这也是中国第30项被列为非遗的项目,我院离休老教师靖玉树先生是珠算三大代表性传承人之一。

二、工作开展情况

近年来,展馆“弘扬传统,锻造匠心”,让非遗文化在学院落地生根。

1.致敬匠心,让传统文化深入人心。每年组织师生赴全省各地市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调研,自2015年起,由市文化和旅游局主办,临沂职业学院承办,每年举办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暨非遗博览会,展会范围由临沂市扩大至全省各地市,参展非遗项目590余个,参会非遗代表性传承人1800余名,参展作品5万余件,参与师生群众12万余人次。师生群众近距离感受非遗文化的魅力,增加了对传统文化的认知和热爱,营造了全社会共同关心关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的良好氛围。

2.践行匠心,让传统技艺薪火相传。聘请10余名非遗传承大师担任学院兼职教授,选派20余名骨干教师研习进修,建设30余名专兼结合的非遗教学队伍。以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展览馆、尼山书院、珠算博物馆、10个非遗大师工作室和11个教师工作室等为载体,将学习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纳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开设非遗课程,在校学生学习非遗课程达100%,编写10门教材,坚持融入专业、德技并修,教学做一体、赛研创结合,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课堂、进教材、进头脑,促进学生思想认识、价值观念、知识技能和综合素质全面发展。

3.弘扬匠心,让非遗融入现代生活。建立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网上宣传和电商交易平台,助推非遗产品网络宣传销售,依托非遗教学团队和设施条件,开展非遗项目应用研发与创新。帮助非遗传承人在产品创意、设计制作、生产加工、营销推广等各环节改进和提高,促进了非遗保护、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同步提升。围绕国家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积极开展非遗传承人群等各类社会培训,自2017年起,每年承办山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群“剪纸培训”和“面塑培训”。共培训200余人。结合临沂市精准扶贫工作总体部署,帮助下岗职、农村、社区贫困户5000余人,通过培训掌握一技之长,找到了一条脱贫致富奔小康的美好生活之路。围绕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推动非遗融入现代生活。2019年,联合山东省80余家院校、社会团体和文化产业企业,汇集非遗教育优势资源,牵头成立了山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创新产教联盟,共同推进非遗教育传承创新发展。2020年,被推选为全国非遗职教集团常任理事单位。

4.筑梦匠心,让非遗助力文化自信。近年来,展馆非遗教学扎实开展,非遗文化传承创新不断深入,师生文化自信和价值自信日益增强,“一专多能”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持续提高。得到了学生、社会、上级部门广泛认可,2020年受邀参加中国职教博览会,山东省委讲师团、青岛、烟台、滨州、台湾等考察团先后来我校学习交流;中国文明网、山东省教育厅官网、山东电视台、山东教育电视台、齐鲁晚报、临沂电视台、临沂日报等主流媒体先后对学院工作开展情况进行了报道。

三、优势特色

1.创新教育教学体系。形成非遗教学实践“六平台、平载体”传统文化教育教学体系,推进产学研一体化。

(1)以举办山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会为载体,搭建宣传、展示的平台;

(2)以建设学院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教育展览馆为载体,搭建学习、体验的平台;

(3)以建设非遗大师工作室和教师工作室为载体,搭建传承、实践的平台;

(4)以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教材、进课堂为载体,搭建巩固、深化的平台;

(5)以举办非遗文化讲坛和发展山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创新产教联盟为载体,搭建交流、研究的平台;

(6)以建设非物质文化遗产电商工作室和开展创业实践为载体,搭建发展文化产业、服务社会的平台。

2.优化非遗师资队伍。建设以学院非遗教学团队为主、吸纳社会非遗研究专家、文化学者、文化产业带头人、非遗代表性传承人等“校、政、行、企”共同参与的教学团队,开展调查、挖掘、整理、研发工作,定期开展学术交流;邀请政府有关部门领导、省内外从事非遗研究保护专家学者和代表性传承人,举办非遗文化讲座和论坛,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和创新。

3.创新教育教学方法。综合运用讲授、展示、体验、参与、音像、研究等多种教学方法,将图、音、像、文结合起来,将非遗文化遗产理论与实践结合,采用社会调研课程与实地观摩学习相结合,展览馆、工作室、教室三位一体教学方式方法;通过线上网站、新媒体、视频直播等方式,形成支撑教学过程与自主学习并进的多维教学资源。

四、获得奖励情况

1.非遗特色文化育人。2016年获批为山东省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优秀案例,2017年列入中国高等职业教育质量年报和山东省教育质量年报,2018年获批山东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十大建设计划重点建设项目,2021年成功入选山东省“非遗进校园”典型实践案例。

2.教学成果。2018年获评山东省职业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2020年获评中华职业教育非遗教学成果一等奖。

3.平台基地。2017年获批山东省非遗传承人群研习培训定点单位;2018-2020年珠算、剪纸、柳编三个项目被评为山东省职业教育教师非物质文化传承创新平台;2020年获批山东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

4.师资队伍。培育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1人,全国技术能手3人,省市首席技师13人,非遗传承人培训师 6人,开发教材10门,师生获奖300余项。

五、服务保障措施

经过近几年的建设和发展,展馆基础设施完善,办学条件初具规模,师资力量得到加强,特色课题和实践教学不断发展,为教育培训基地建设奠定了基础。

1.硬件设施保障。展馆位于临沂职业学院,现有教学楼13座,教室260间,非遗教学实训场所21处,可分别容纳60-300人培训学习,教室配备投影仪、电脑及先进的远程教育可视化平台系统,可开展学员同步远程教学。学院建有食宿一体的培训中心,可容纳500人食宿。

2.师资队伍建设。展馆依托临沂职业学院雄厚的教育资源,现有教授、副教授150余人,技术能手、首席技师、劳动模范50余人,有多名非遗传承大师带队组建的30余名非遗教学团队,现有非遗师资资源能满足弘扬优秀非遗传统文化和师德实践教育培训需求。另外,为充实师资力量,从省、市党政领导干部和专家学者中聘请了一批客座教授。

3.特色课程开发。以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课程群建设为抓手,将专业知识学习、技能培养和非遗工艺技艺传承相结合,形成以非遗项目技能研习为导向的课程体系。重点加大特色精品专题的开发力度,教育引导学员“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强基础、拓眼界,使参训人员真正学有所获,学有所用。形成非遗传承教育培训的临沂模式和沂蒙特色。

4.管理制度健全。现有《学员培训管理制度》、《学员学习管理制度》、《学员安全保障制度》、《授课管理制度》、《班级管理制度》、《应急事故处理办法》等。

传承卓越匠心,坚定文化自信。临沂职业学院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教育展览馆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不断强化非遗文化育人,打造鲜明办学特色,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育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做出新的积极贡献。

临沂职业学院

2021年11月6日